在如今这个数字影像占据主流的时代,撕拉片这种充满复古仪式感的摄影方式,竟悄然在年轻人中掀起了一阵热潮,身价更是一路狂飙,被人们戏称为“纸片茅台”,第一批炒撕拉片的年轻人,已经赚到钱了。
撕拉片,全称可剥离即时显影胶片,诞生于上世纪40年代,是一种即时成像技术。它的独特之好在于,拍摄后需手动撕拉相纸,经过短暂显影和定影,影像即可呈现在正片相纸上。然而,随着数码相机的迅速推广,这种操作相对繁琐的撕拉片逐渐小众,主要生产厂家宝丽来和富士也分别于2008年和2016年宣布停产相关产品。
谁能想到,曾经价格亲民、无人问津的撕拉片,在停产之后却摇身一变,成为了摄影爱好者和收藏者眼中的香饽饽。在二手交易平台上,撕拉片相纸的价格令人咋舌。一盒10张装的相纸,价格从曾经的60多元,一路飙升到如今的三四千元,涨幅高达50倍左右。换算下来,单张相纸的价格超过300元,而在一些照相馆,拍摄一张撕拉片的费用更是高达300 – 600元。
这波撕拉片涨价热潮的背后,有着诸多推动因素。首先,物以稀为贵,停产导致的稀缺性是价格上涨的关键。“拍一张少一张”“限量版艺术”等标签,让撕拉片在二手市场上囤货炒作之风盛行。其次,明星效应也为撕拉片的火爆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早在2024年底,欧阳娜娜拍摄的撕拉片就引发过一阵热议。进入2025年,记录下肖战、鞠婧祎等明星美貌的撕拉片成了流量密码,迅速霸占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截至5月7日,小红书数据显示,“撕拉片”相关话题浏览量达4.5亿次,抖音相关视频播放量超7.8亿次。
此外,撕拉片带来的独特体验也是其受到年轻人追捧的重要原因。每一次“撕拉”,都有一种开盲盒的未知和刺激。而且不论成功还是失败,反馈都是即时的,撕开的一瞬间,情绪拉满的体验,让年轻人愿意为此付出高价。同时,在滤镜和精修大行其道的今天,撕拉片无法修图、不可复制的特性,恰好击中了年轻人对千篇一律“网红脸”的厌倦,“用瑕疵证明真实”成为新型社交货币。
在这场热潮中,第一批炒撕拉片的年轻人已经尝到了甜头。他们或许是早早囤下了相纸,或许是嗅到商机后及时入局。不过,市场总是充满变数,随着热度的变化和消费者理性的回归,撕拉片市场未来走向如何,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导出文章图片原创文章,作者:suxiaos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osheji.top/12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