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搜狐科技年度论坛现场,福耀科技大学校长王树国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如果梁文锋继续读博士,还有今天的DeepSeek吗?”这一问题如巨石入水,激起了大家对学术与创业、学历与能力关系的深度思考。
梁文锋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85后创业新星。17岁时他就考入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后获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学位。在校期间,他对金融市场兴趣浓厚,还带领团队用机器学习技术分析市场数据,尝试全自动量化交易。毕业后,他投身金融领域,与同学创立投资管理公司和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量化投资。在发展过程中,为解决计算资源不足的问题,他带领团队自主研发训练平台,在量化投资领域不断创新突破。2023年,梁文锋毅然进军通用人工智能领域,创办了DeepSeek。
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DeepSeek取得了斐然的成绩。2024年5月发布的DeepSeek – v2模型,以创新架构和超高性价比引发关注,其api定价超低,一度引发国内大模型“价格战”。同年12月发布的DeepSeek – v3模型,多项评测成绩超越其他开源模型,能与顶级闭源模型一较高下,且成本算力极低。今年1月发布的DeepSeek – r1模型,在数学、代码、自然语言推理等任务上,性能比肩OpenAI的正式版,震动全球科技行业。
假如梁文锋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DeepSeek的诞生可能面临两种结局。一方面,梁文锋在浙大硕士阶段主攻机器视觉时便展现出对技术本质的执着追求。即便攻读博士,他对数学美感优先的算法理念和开源信仰仍可能驱动其最终创业,但技术落地节奏可能受学术体系束缚。另一方面,当前大学教育存在与社会脱节的壁垒,过度强调学历可能消磨实战能力。若梁文锋陷入传统科研评价体系,或许难以像现实中一样通过五年不接商业化项目的极端专注完成技术沉淀。DeepSeek的诞生依赖梁文锋对“解题本能”的坚持,这一特质可能突破学术路径的限制,但其颠覆性开源战略的实现时间可能推迟。
当然,DeepSeek作为一个项目或公司,能否继续运作也取决于团队的其他成员、资金支持、市场需求等。如果团队能够有效地管理项目并适应市场变化,即便梁文锋读博,DeepSeek也可能会继续存在并发展。
从梁文锋的故事可以看出,在学术深造与创业梦想之间的抉择,会对个人的发展轨迹产生重大影响。社会上,不少人也面临着类似难题:是按部就班追求学术成就,还是大胆闯荡开拓商业版图?这确实值得我们每个人深入思考。
导出文章图片原创文章,作者:suxiaos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osheji.top/13034.html